早在距今4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剑川与木雕的缘分便已经露出了一
丝端倪。在这一时期,生活在今天剑川海门口水滨湖畔的云南早期人类,已经出现
了与建筑、生产、生活密切相关且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和活动遗迹。滇西一带自古便有“丽江粑粑鹤庆酒,剑川木匠到处有”的说法。据清朝张泓《滇南新语》中“剑川硗瘠,食众生寡,民俱世业木工;滇之七十
余州,县及邻滇之黔、川等省,善规矩斧凿者,随地皆剑民也”的记载,以及《白
族简史》中“元明清以来在鸡足山修建的大刹 72 座,庵堂 360 所的堂皇华丽的建
筑,多出自远近闻名的‘剑川木匠’之手”的记载,不难看出,在无数次掌墨量
线,挥斧运凿后,一代代剑川匠人凭着机巧无双的木艺逐步深入人心。